首页

山东女王羽璃免费视频

时间:2025-05-26 04:31:23 作者: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已培养千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国际化人才 浏览量:95832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获悉,设在该校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十余年来已培养1000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两国科教文化合作的一面旗帜。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顺利举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丹绿色创新日”近日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同步举行,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在哥本哈根会场开幕式上致辞时回顾中丹科教中心的发展历程,透露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她表示,围绕《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丹双方将在环境、气候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随后,王艳芬代表国科大与丹麦清洁科技集群(CLEAN Denmark)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包括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中丹绿色发展论坛和中丹青年交流论坛,两国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分别分享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经验,围绕绿色政策与技术实践展开讨论,并举行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启动仪式。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举行启动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了解,中丹学院是由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及丹麦8所大学共同发起创建的科教合作平台,旨在发展和加强中丹之间的教育合作,增加中丹两国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作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丹学院承担着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致力培养拥有跨学科思维、具备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

  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中丹学院每年来自欧洲教授的规模稳定在200人次,提供水与环境、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与信息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食品与健康等全日制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能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为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作总结。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她指出,下一步,中丹学院要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面临重大挑战的能源、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力度,并进一步推动合作成果转化。

  2025年是中国与丹麦建交75周年以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中丹绿色创新日”活动在此背景下举行,既展示中丹科技合作成果,也为两国未来加强可持续发展等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砥砺奋进七十载 奋楫扬帆新征程——从南泥湾到兵团”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今年国庆假期,双牌花千谷·月湖景区也推出了浑水摸鱼、捉鸭子大赛、茶山飞鸡、彩虹跑道等系列趣味性、互动性强的活动。在距离县城十几公里的云台山,上山扎帐篷的游人也越来越多。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第六届经师资格证书颁发仪式在京举行

“我们正加快推动巨东15万吨再生铝、汉行钠电池组装、国弘绿能新能源储能产品和新能源电池梯次循环利用项目等8个优质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推动园区企业转型升级。”台州国际再生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家余说。

国家脊灰病毒封存监管机构成立

论坛上,金壮龙明确表态,积极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中国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同时,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设立的研发中心承担重大攻关项目,为各国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来华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保障。

广西特色非遗美食争“鲜”斗“宴” “百县千菜”展魅力

目前,苏州已建成虎丘全景数字模型及33处园林古建筑和假山的数字模型,完成拙政园、沧浪亭等十余处园林的720度全景VR。一条条园林的“基因片段”,以数字化的形式被收纳于“园林基因库”中。园林的损毁之处,可以通过与“数字孪生园林”对比而快速发现,从“基因库”中调取数据进行原样修复。公众在虚拟世界中拆解园林,了解雕梁画栋中的秘密;孩子们以游戏的形式搭建自己理想中的园林,增加对园林的了解。于元宇宙中细细品味“园宇宙”的韵味悠长。

四川盆地至长江下游强降雨持续 苏皖鄂及华北等地谨防强对流灾害

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创造出无限可能,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带着来自大凉山的纯真和梦想,妞妞们的歌声也将在《2024中国·AI盛典》的舞台上唱响,用AI的力量,让更多人能够《听见妞妞》。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